>>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宁夏葡萄酒与防沙治沙职业技术学院 -> 院系设置 -> 实验实训部   今天是:
危化品事故应急预防与处置
发表时间: 2018-10-18      【稿件来源】:     字体: [][ ][ ]
2018-10-18 10:45:00

危化品是指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和放射性等物质,在运输装卸和储存保管过程中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毁而需要特别保护的物品。


主要分类

第一类:爆炸品,爆炸品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摩擦、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间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的压力急剧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设备、人员造成破坏和伤害的物品。

第二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指压缩的、液化的或加压溶解的气体。这类物品当受热、撞击或强烈震动时,容器内压力急剧增大,致使容器破裂,物质泄漏、爆炸等。

第三类:易燃液体,本类物质在常温下易挥发,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第四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这类物品易于引起火灾。

第五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这类物品具有强氧化性,易引起燃烧、爆炸。

第六类:毒害品,指进入人(动物)肌体后,累积达到一定的量能与体液和组织发生生物化学作用或生物物理作用,扰乱或破坏肌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持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物品。如各种氰化物、砷化物、化学农药等等。

第七类:放射性物品,它属于危险化学品,但不属于《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管理范围,国家还另外有专门的“条例”来管理。

第八类:腐蚀品,指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伤的固体或液体。


防爆措施

1、基本措施:①控制可燃物:存放有火灾、爆炸危险物质的库房,采用耐火建筑,阻止火焰蔓延;降低可燃气体、蒸气和粉尘在库区内的浓度,使之不超过最高允许浓度;凡是性质能相互作用的物品,分开存放;②隔绝空气:隔绝空气储存一些化学易燃物品,如钠存于煤油中,磷存干水中,二硫化碳用水封闭存放等;③清除着火源,采取隔离火源、控温、接地、避雷、安装防爆灯、遮挡阳光等,防止可燃物遇明火或温度增高而起火。

2、明火控制:控制检修或施工现场的着火源,包括明火、冲击摩擦、自燃发热、电火花、静电火花等;禁止在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库区使用明火;因特殊情况需要进行电、气焊等明火作业,应办理动火许可证;清除动火区域的易燃、可燃物质;配置消防器材。动火施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3、摩擦和撞击控制:在辅助设施、泵类运行中,保持良好的润滑,及时清除附着的可燃污垢;在搬运盛有可燃气体、易燃液体的金属容器时,防止互相撞击,不能抛掷,以免因产生火花或容器爆裂而造成火灾和爆炸事故,进出人员不能穿带钉的鞋。装卸、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振动,撞击摩擦、重压和倾倒。

4、自燃发热控制:油抹布、油棉纱等易自燃引起火灾,应装入金属容器内,放置存安全地带并及时清理。

5、电火花控制:库区使用的主要是低压电器设备,往往会产生短时间的弧光放电和接点上的微弱火花,对需要点火能量低的可燃气体、易燃液体蒸气、爆炸粉尘等构成危险,所以电器设备及其配线应选择防爆型。

6、静电火花控制:静电最严重的危害是导致可燃物燃烧、爆炸,对需要点火能量小的可燃气体或蒸汽尤其严重,在有汽油、苯、氢气等场所,应特别注意静电危害,进出人员应着防静电工作服,管道输送时应控制流速,散装化学品槽车应有可靠的静电接地部位并对静电接地电阻进行监测报警等,整个系统应抑制静电产生或迅速导出静电。

7、其他火源控制:夏季避免日光直射,配置相应降温措施;室内仓库避免大功率照明灯长时间烘烤,采用冷光源;库区内严禁烟火;禁止使用可能发生火花的搬运工具;严禁使用不防爆的手机。

8、阻止火焰及爆炸波的扩展:阻火装置的作用是防止火焰窜入设备、容器、管道内,或阻止火焰在设备、管道内扩展,常用的有安全水封(196) 阻火器、单向阀。进入易燃易爆库区的运输车辆应进行“三征”检查并加装防火罩、带小型防火器材。对于带压的储存设施,泄压装置是防火防爆的重要安会装置,包括安全阀和爆破片以及呼吸阀和放空管。

9、储存不稳定的烯烃、二烯烃时应有防自聚的措施,因为自聚过程会放热,增大火灾、爆炸的危险性。可采用指示装置,如:压力表(液化气储存等)、温度计、液位计和高位报警器(可燃液体储罐)等,定期检查或校准、检定。

10、另外,灌区还应设置避雷、防静电装置,每年检测一次。

11、应急准备:在容易发生火灾、爆炸的重点部位安装可燃气自动监测系统、火灾报警装置和灭火喷淋装置(因液体化学品大多比水轻,用水灭火会导致火灾范围扩大),定期检修或测试、标定,配备的救援器材应具有防爆功能。针对不同的贮存物质和贮存条件,制定应急预案。

12、如果遭遇危险化学品所造成的火灾,在扑救时,所使用的器材有较强的选择性,不能鲁莽行事。对特性不同的化学品应选择不同的扑救器材,在应急预案中应明确。危险化学品火灾扑救应由专业消防队进行。


贮存

化学危险品在仓库贮存时应设专区或专柜存放;在施工现场应有专房存放,其贮场地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1、应保持通风良好。

2、应分类放置和标识。

3、无关人员不得进入化学危险品贮存场地,贮存场地严禁吸烟和使用明火。

4、贮存场地应按要求配备一定数量的灭火器,并在显要位置(如大门上)张贴防火和危险品的标识。

使用

一、化学危险品在使用时,应有专人领用,管理和调配。调配应在指定的地方进行,使用前应清理场地,远离火源,无关人员应撤离现场。

二、油漆及涂料应指定专人按使用调配,应尽量避免浪费和泄漏,无用的油漆和涂料渣应作为有毒有害固体废弃物单独存放,定期交政府指定的部门处理。

三、清洗时,应避免洒漏。废溶剂应装入密封瓶罐,沉淀后过滤回收利用,沉淀渣按有毒有害固体废物处理。

四、做好的涂层应让其自然干燥,严禁用高温灯具或电炉等烘烤。

应急和防护

项目部组织化学品泄漏及火灾应急救护小组,项目经理是第一负责人,质安小组成员都应是组员。

编制各类化学危险品的安全性能数据表,标明其特性、对人体的危害及防护要求等,并规定相应的应急措施,包括人体误接触的处理、灭火方法及泄漏的应急处理等。


危化品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要求

1.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

2.迅速控制事态,并对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检测、监测,测定危化品的性质、事故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危害程度。

3.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

4.对危化品事故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状况进行监测、评估,并采取相应的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措施。

危化品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形式

1.事故单位自救。单位内部一旦发生危化品事故,单位负责人必须立即按照本单位制定的应急救援预案组织救援,并立即报告当地负有危化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公安、环境保护、质检部门。

2.对事故单位的社会救援。主要指发生重大或灾害性危化品事故时,事故危害程度较大或危害范围已经影响周围邻近地区,依靠本单位以及消防部门的力量不能控制事故或不能及时消除事故后果而组织的社会救援。

3.对事故单位以外危害区域的社会救援。主要是对灾害性危化品事故而言,指事故危害超出本单位区域,其危害程度较大或事故危害跨区、县或需要各救援力量协同作战而组织的社会救援。

危化品事故应急救援的组织实施

1.事故报警。报警的内容应包括:事故单位,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危化品名称和泄漏量,事故性质(外溢、爆炸、火灾),危险程度,有无人员伤亡及报警人姓名及联系电话等。

2.出动应急救援队伍。各主管部门在接到事故报警后,应迅速组织应急救援队伍赶赴现场。

3.紧急疏散。

一是建立警戒区域。在事故现场划分警戒区、轻危区和重危区,设置警戒线。一般重危区为50米,轻危区为100米,警戒区为200米,对下风方向或泄漏量比较大时还要扩大警戒区。对进入警戒区的人员要严加控制,尤其对进入重危区的人员要做好详细登记。在警戒边界要实施不间断的检测,以确保警戒区的有效性。

二是维护秩序。切实对危险区严加控制管理,以防人员、车辆误入危险区,同时保证抢险救援车辆通行。加强对重要目标和地段的警戒和巡逻,防止人为破坏、制造事端。

三是组织人员撤离。对危险区域的人员应及时组织疏散至上风或侧上风的安全地带。救援人员应携带小红旗等标志物、扩音器以及强光手电等必要器材,搜索受困人员,同时通过事故单位原有组织机构的作用,尽快召集、组织所有被困人员。组织群众撤离危险区域时,应选择合理的撤离路线,避免横穿危险区域。

四是做好撤离防护。撤离前应及时指导危险区的群众做好个人防护。缺乏防护器材时,可就地取材采取简易防护措施保护自己。对于一时无法撤出的群众,可将密封性好、耐火等级高的房间布置为临时避难间,指导他们紧闭门窗,用湿布将门窗缝塞严,关闭空调等通风设备和熄灭火源,等待时机再做转移。

4.现场急救。

一是迅速使患者脱离现场并移至空气新鲜处。

二是呼吸困难时给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心脏骤停应立即进行心脏按摩。如果危化品是毒品或具有较大的毒害时,则不能直接采取人工呼吸,应先清除毒物,然后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施救。

三是皮肤污染时,脱去污染的衣服,用流动清水冲洗,冲洗要及时、彻底、反复多次。如果因接触液化气体已被冻住,则应采取解冻措施。头面部灼伤时,要注意眼、耳、鼻、口腔的清洗。

四是当人员发生冻伤时,应迅速复温。

五是当人员发生烧伤时,应迅速将衣服脱去,用水冲洗降温,用清洁布覆盖烧伤面。

六是口服者,可根据危化品性质对症处理。

七是经现场处理后,应迅速护送至医院救治。

八是如发生事故的现场是易燃易爆场所,所用的救援器材需具备防爆功能;实施现场急救时要注意选择有利地形设置急救点(一般应设在事故地点的上风向开阔处);做好自身及伤病员的个体防护;防止发生继发性损失;应至少2-3人为一组集体行动,以便相互照应。


5.事故处置

一是清除火源。迅速熄灭警戒区域内所有明火,关闭电器设备,包括呼机、手机以及电话机等通讯器材;车辆熄火、给高温物体降温,并应注意摩擦、静电等潜在火源。

二是灭火。发生化学品火灾时,火灾人员不应单独灭火。灭火时消防车要注意远距离停靠,一般距离危险源50至100米,最好在轻危区外;对泄漏的易燃液体若已形成稳定燃烧,一般不要急于灭火,应首先用大量水冷却容器及相邻的相关设施,在做好充分准备并确有把握处置事故的情况下再灭火。

三是堵漏。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利用堵漏器材和工具灵活运用不同的堵漏方法对容器、管道实施堵漏。泄漏物为液态且在向附近蔓延,尤其是流向江河、湖泊时,应立即筑堤或挖坑收容。

四是稀释。采用喷射水或其它相应的惰性介质使危险物的浓度迅速降低,从而达到排除目的。

五是输转。对积聚在事故现场的危化品应及时转移至安全地带;对泄漏罐体中的液态危险品,应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利用压差或用防爆转泵抽转至槽车或其它指定设备中,并尽快转移出危险区,防止事态扩大。在事故处理过程中还要注意认真保护现场,凡与事故有关的物体、痕迹状态,不得破坏。

6.后期现场处置

应对危化品事故现场的人员和物资及时进行洗消。洗消时应根据毒害物的理化性质和受污染物体的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洗消方法和洗消剂。


本文转自搜狐社会新闻

>>> <<<
【编辑】:
【来源】: